
从理论上来说,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,由于盈利能力弱,为确保现金流量,在分配上可以选择少派现多送股,而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,也不必把派现率提得过高,因为其工作重点还是要积蓄力量,做大规模。而对于稳定型企业来说,就应该适当提高派现率,让投资者分享企业成功发展的成果。至于那些成熟型企业,那么在满足自身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前提下,尽可能地多分配现金红利,的确是很有必要的。在这里人们会发现,理性的分红是要结合上市公司的自身情况来进行,而不是走极端。无疑,在这里所体现出来的有关分红的理性,其实也是反映了上市公司及其股东在分红问题上认识的成熟。由此也可以看出,在沪深股市,有关分红方面的理性意识,还是有待进一步得到加强的。
过去,上市公司分红倾向于高比例送股,早先十送五就不算少了,后来在各方面因素的推动下,十送二十也不算稀罕。这样的高分配(实际上是高送股),看上去似乎很对一些投资者的胃口,但却因为使得公司的股本膨胀过快,营业利润被大幅度稀释,结果虽然是带来了公司股价的短期躁动,但却并不利于长期运行,通常会在完成除权以后,股价就一落千丈,走势低迷,也让很多跟风的中小投资者被深套其中。在本质上,高送股只是一种类似变3乘5为5乘3的游戏,因为并不能提高公司的投资价值,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加上监管部门对于利用高送股进行内幕交易行为的打击,现在的投资者对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有点兴味索然,不像过去那样热衷,上市公司的高送股行为也开始收敛。因为大家都知道,那种导致利润被大幅度摊薄的高送股,并不是一种理性的分红。
然,华录百纳即将迎来自己的至暗时刻。除了出售喀什蓝火、北京蓝火预计形成的12-18亿投资亏损,2018年10月,华录百纳一次性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共计7.05亿元,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金额为7.05亿元。2018年前三季度,华录百纳业绩垮塌:营业收入4.25亿元,同比下降71.03%,净利润-3.46亿元,同比下降394.94%。
2013年,他还曾预判:“五年以后,海底捞有两种可能性。第一种可能性是不行了,管理跟不上,肯定完蛋。第二种可能性是活下来,那五年后一定面临国际化的问题。”在别人都关注怎么壮大的时候,张勇的眼光始终停留在怎么活下去。有人认为张勇太谦虚,但实际上,问题已经接踵而至。
昨天(9月12日),一篇有关私营经济应该“离场”的文章引出的热议达到了高潮。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日,无论就观念意识而言,还是就现实状况来讲,这样一篇文章来得也正是时候。改革开放40年,中国究竟改革了什么,开放了什么?细究起来,无非是在经济领域由计划导向改变为市场导向,也无非是将闭锁的国门向先进技术及其生产方式洞开。就是这两个变化,让今日之中国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相比,变得更加富裕,更加具有活力。当然,也正是这两个将中国引向富裕和活力的变化,决定了由计划向市场之转变的历史正当性。正是以这个正当性为基础,改革开放才成为中国进步和发展的一面旗帜。有了这面旗帜,方向就明,人心就定。更加富裕,更具活力,是人心所向,是人间正道,是历史的大路向。
除了万达信息,今年以来,中国人寿还先后举牌了申万宏源、中广核电力、中国太保。此外,平安人寿举牌了华夏幸福(600340.SH)、中国金茂(00817.HK),这两家大型险企合计举牌6家上市公司。值得一提的是,与几年前中小险企频频举牌相比,今年以来举牌的险资中几乎看不到中小险企的踪迹。